科技资讯

赞!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5年7月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青海首套光伏全景监控系统投运 实现毫秒级响应
日前,青海首套光伏全景监控系统在大唐海西事业部都兰25万千瓦光伏电站顺利投运。 大唐海西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全景监控系统以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需求、切实提高场站管理为目标,全面打造可控资源监视与精益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监视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设备健康状态,更能通过智能算法预测潜在故障。

无人机为光明“探路”
7月26日深夜,北京密云区冯家峪镇的山谷里,暴雨如注。 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专责齐帅收到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下达的紧急任务:冯家峪镇部分道路中断,因车辆无法进入受灾地区,尽快启用无人机勘查现场,摸排电力设施受损情况。 齐帅与抢修人员龚俊、涂珺钛立即启动无人机飞行前的组装、充电、空域申请等准备工作,并按要求于27日中午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

蚂蚁集团携多款AI应用亮相WAIC AI健康管家AQ获双项大奖
戴上智能眼镜,一句“支付10元”轻松完成购物;对手机说出健康疑惑,AI健康管家AQ即刻给出专业判断……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竞相展示AI前沿成果。 记者探营发现,蚂蚁集团展区集中展现其深入生活的AI应用创新。 其中,全新AI健康应用“AQ”入选本届大会的“SAIL奖”TOP30和“镇馆之宝”两项大奖。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创新算法筛选出54种高性能光伏材料
记者27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种晓宇、何京津、冯晶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材料”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连续迁移”机器学习框架,成功解决了小数据集下材料多性能预测的技术瓶颈,为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效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性能预测中常受限于数据稀缺问题,尤其当目标性能样本量不足时,模型精度难以保证。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5次飞行。

户外穿红、室内穿深?夏天凉快的秘密在衣服里
大家好呀,同样在大太阳底下待着,穿红色衣服的人居然比穿白色的舒服那么多。今天我就来好好跟大家说说,夏天到底该怎么穿才能又凉快又舒服。

新研究:用大量智能手机可以构建地震监测网络
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登一项新研究说,利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大量内嵌运动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和专门算法,可以构建一个地震监测网络,其性能已在一些地震中得到证实,可以作为现有地震警报网络的补充。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为人们躲避危险、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然而目前许多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建立起亟需的监测台网。

印尼一客船起火已致5人死亡,284人获救, 船只在海上失火应如何自救?
7 月 20 日下午,印尼一艘客船突发火灾,目前已造成 5 人死亡,284 人成功获救。海上航行一旦遭遇火灾,逃生难度远大于陆地,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新型X射线技术将噪声转为数据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团队共同宣布,成功研发出随机受激X射线拉曼散射(s-SXRS)技术。 这项能将实验噪声转化为珍贵数据的新方法,或将彻底改变人类观测电子运动的微观视角,促进化学等多学科的发展。 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新型技术产生的放大拉曼信号,可突破传统仪器的分辨率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