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

时空算力背包助力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
在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联合发布了一款集成时空感知与端侧算力的机器人行动中枢——“时空算力背包”。

抓豆腐、叠衣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机器人走向日常
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WAIC)在上海盛大启幕。 大模型、AI终端产品、智能机器人等前沿展品集中亮相。 本次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 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

上海多所高校发布AI大模型成果,涉科技伦理审查、罕见病诊断等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 全球首个专为科技伦理审查打造的AI智能体系统、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大会期间,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高校智慧不断涌现。

机器人技能哪家强?它们在这里敲鼓、做饭、写书法…...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展览展示的重要组成——“WAIC里·技能大舞台”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中央大厅亮相,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每每机器人表演时段,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WAIC里·技能大舞台”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广州地铁试点应用“五羊”智能机器人
记者7月27日获悉,广州地铁近日在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地铁广州白云站启动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试点应用,集中投放涵盖客运服务、行李载运、巡视服务、清扫清洁、高空巡飞五大功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羊小迎”“羊小运”“羊小巡”“羊小洁”“羊小飞”,成为车站里最吸睛的“科技明星”。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它配备“电子皮肤”,能拿薯片等易碎品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干精细活。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 由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首次公开亮相。 这只“触觉夹爪”可以拿起豆腐、薯片、果冻等易碎品,根据其纹理、软硬和摩擦特性,精准做到轻起慢落。 此外,它还会舀汤圆——控制着勺子,在液体中实时追踪,舀起一颗漂浮的汤圆后,再放入另一个碗中。

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获验证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并获实验证实,这是一种仅允许单一自旋方向(“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电子导电的材料。 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新一代高能效自旋电子学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新型仿生膝与患者“贴身”组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膝”关节假肢,与传统假肢相比,能够帮助膝上截肢者行走更快,更轻松地完成爬楼梯、跨越障碍等复杂动作。 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假肢技术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感知与智能控制的重大飞跃。 “仿生膝”直接与用户的肌肉和骨骼组织整合,让用户对假肢的控制更加自然。

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表现堪比资深外科医生
一个经过手术视频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协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一例耗时的胆囊切除手术。 这是该机器人首次在患者模型上进行操作,其表现十分沉稳,甚至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常见的突发状况下,也展现出了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的专业能力。

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正式启用 首批赛队已入驻
记者6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用,首批8支队伍进驻实训基地,备战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5日,一场激烈的3V3机器人足球比赛在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上演,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炽队对阵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这是实训基地的第一场训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