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太赫兹+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在无针诊断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系统克服了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实现了对活体小鼠钠水平的实时测量,并通过人体实验初步验证了其走向临床应用的潜力与可行性。 据悉,该研究成果由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田震、副教授李娇、博士生姚怡昕取得,并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发表。

全球首批130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下线
7月4日,记者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获悉,日前,该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批130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正式下线。 该套装备突破特厚煤层综采设备安全高效搬运的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矿山重型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看病,社保卡还有这些隐藏功能,你知道几个?
提到社保卡有什么用有的朋友会说“只有在就医看病或办理人社相关业务时才可能用到它吧? ”但其实随着社保卡“一卡通”建设的加速推进这张小卡片如今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可以说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多朋友手里拿的已经是第三代社保卡新增了“非接触”的使用方式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解锁社保卡隐藏功能乘坐公交或地铁上车时可以刷自己的社保卡,或者扫电子社保卡二维码。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3日,记者获悉,由市场监管总局开发的“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近日正式上线运行。 该系统聚焦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吹哨人”机制,与“全国12315平台”形成联动,旨在畅通从业者及关联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线索渠道,推动构建“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全球首例灵长类自体胚胎干细胞成功构建
记者3日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牛昱宇、代绍兴、季维智团队首次通过胚胎分割技术,从单个灵长类胚胎培育出健康活体猴及遗传背景完全匹配的自体胚胎干细胞,并首次获得遗传背景一致的灵长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为人类再生医学开辟新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研究示意图。

1微米分辨率小鼠三维脑图谱问世
记者2日从海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教授骆清铭等与华中科技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绘制出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STAM)。 这张详细的“空间地图”,以1微米分辨率清晰标注脑区“坐标”和边界,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脑图谱是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工具。

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成功首飞
记者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由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 该发动机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的革命性融合创新,填补了国内该技术方向整机工程应用的空白。

新型树脂让3D打印“刚柔并济”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精确的新型3D打印技术,利用一种新型树脂,在同一物体中无缝融合柔软与坚硬两种性能区域。 该方法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光,触发不同的化学反应,使材料在打印过程中自然过渡,如同骨骼与软骨、关节与韧带的连接结构。 这一突破为开发下一代假肢、柔性医疗器械和可拉伸电子产品提供了新路径。 相关成果1日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更环保黄金提取法“出炉”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黄金提取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能从传统矿石中获取黄金,还能高效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可持续性》杂志。 新工艺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的黄金。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黄金不仅是全球硬通货,更是现代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从精密电子产品到航天器材,从医疗设备到工业制造,处处可见其身影。

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 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 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 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器地距离约59万千米时拍摄的地球影像图和器月距离约59万千米时拍摄的月球影像图,回传地面后,由科研人员经处理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