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实现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
近日,广西科技厅公布2025年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2025年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标志着河池市实现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河池合作共建的科研机构,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1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4人,2022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8项、合作研发项目1项、委托研发项目2项,累计投入资金2468.72万元;科技成果登记3项、发表SCI论文10篇。
“研究院依托基因组所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立足河池当地农业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聚焦巴马香猪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在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樊自尧表示。
据了解,广西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广西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获得认定后,广西科技厅将对该院在申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时予以优先支持,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资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科研机构同等待遇。
近年来,在河池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河池市科技局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培育创建工作,重点支持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大健康等领域创建新型研发机构,精心指导和推荐申报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其中,支持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申报立项科技计划项目8个,资助资金262.72万元,2024年下达“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专项23万元。经过持续三年的培育创建和推荐申报工作,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顺利通过自治区评审获得认定。
河池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田寒露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申报享受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激励政策,深入推动粤桂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巴马香猪异种器官移植工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市场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的科技合作,整合河池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中南大学河池产教融合研究院”“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池分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企业开展绿色冶炼、资源综合利用、高端材料制备、智能化改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支撑河池“2+5+N”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