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只需一滴血,微芯片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的“战争”

只需一滴血,微芯片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的“战争”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项创新的微芯片技术,只需微量血液样本即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间的“战争”。 这项突破性进展为疫苗研发和抗体发现提供了更快速、更清晰的数据支持。 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新系统能在极少量的血样中识别抗体与病毒蛋白的结合。 图片来源: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5日 09:12 · 192416 阅读
反铁磁材料电信号实现可读可控

反铁磁材料电信号实现可读可控

反铁磁材料因其潜在的高速信息处理能力,近年来受到科学界高度关注。 但由于其自旋信号难以探测与控制,长期不能得到实际应用。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利用二维反铁磁材料与隧道结结构,首次在微米尺度下实现了对反铁磁自旋共振的电信号探测和可控调节。 这一技术将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高速、自旋电子器件。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5日 09:10 · 47195 阅读
23项科学实验物资随天舟九号奔赴空间站

23项科学实验物资随天舟九号奔赴空间站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15日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了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的23项科学实验,上行物资包括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实验样品、关键备品备件、应用消耗物资等,总重量776. 5公斤。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5日 09:06 · 56857 阅读
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提取出成体干细胞 有助研究肌肉萎缩症等疾病新疗法

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提取出成体干细胞 有助研究肌肉萎缩症等疾病新疗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德干细胞研究中心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从一种名为灰鼠狐猴的小型灵长类动物体内分离出成体干细胞。 这一成果为开发更接近人类临床需求的干细胞疗法铺平了道路。 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 灵长类动物骨骼肌干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然·通讯》杂志尽管干细胞被誉为再生医学的“万能钥匙”,但目前已获批的干细胞疗法寥寥无几。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4日 14:51 · 56512 阅读
“帕克”探测器拍到距太阳最近的图像

“帕克”探测器拍到距太阳最近的图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7月10日公布了一组震撼图像,即来自“帕克”太阳探测器去年底贴近太阳飞行时的实拍。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拍摄的距离太阳最近的图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日冕与太阳风细节,有助于揭示太空天气的起源,并提升对地球的预警能力。 “帕克”探测器贴近太阳飞行时拍摄的图像(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NASA官网“帕克”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升空,任务是深入研究太阳外层大气——日冕。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4日 14:48 · 57270 阅读
新型仿生膝与患者“贴身”组合

新型仿生膝与患者“贴身”组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膝”关节假肢,与传统假肢相比,能够帮助膝上截肢者行走更快,更轻松地完成爬楼梯、跨越障碍等复杂动作。 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假肢技术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感知与智能控制的重大飞跃。 “仿生膝”直接与用户的肌肉和骨骼组织整合,让用户对假肢的控制更加自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2025年7月14日 14:46 · 51539 阅读
第三位“星际访客”是颗古老彗星

第三位“星际访客”是颗古老彗星

天文学家日前拍摄到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的神秘天体3I/ATLAS在穿越木星轨道。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10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洲空间局盖亚探测器的数据,模拟了这颗彗星的速度和行进轨迹。 结果表明,3I/ATLAS可能是人类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彗星。 星际彗星3I/ATLAS穿过太阳系的轨迹(示意图)。 图片来源:NASA官网3I/ATLAS被发现时,距离太阳约6.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4日 14:45 · 73004 阅读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牦牛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牦牛

记者7月11日从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了解到,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 5公斤。 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7月11日在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拍摄的克隆牦牛。 据悉,这一成果是浙江大学方盛国团队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攻关取得的。

新华网 · 2025年7月14日 14:04 · 56045 阅读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7月13日,由黄埔文冲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 “同济”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 与以往的科考船相比,“同济”号更加智能。

央视新闻 · 2025年7月14日 14:01 · 43003 阅读
智能光/电/热材料:解锁“万物感知”新可能

智能光/电/热材料:解锁“万物感知”新可能

穿上薄薄“智能温控外衣”的航天器可应对极端多变的空间环境,使用无源降温超材料织物制作的警用制服能够降低皮肤温度约5℃,模仿北极熊毛发结构制备的超保暖人造纤维材料有望让人类告别笨重的羽绒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智能光/电/热材料正成为突破能源发展瓶颈的关键。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7月10日 16:10 · 14742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