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东方红3”科考船赴西北太平洋执行综合科考任务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3”科考船从山东青岛启航,赴西北太平洋执行综合科考任务。 据介绍,本航次计划时长35天,共有来自国内多家涉海科研院校的34个课题组、47名科考队员参加。 该航次是学校深海前沿中心自主设计实施、开放共享的常态化科考航次,围绕深海大洋前沿科学问题,在常态化观测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中尺度涡旋与亚中尺度锋面过程,深入探究动力过程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调控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我国载人航天领域首个国际标准正式注册立项
记者10月14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由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ISO/NP14620-5《航天系统一安全性要求一第5部分:载人航天器》,近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注册立项。

昆虫助力残膜回收混合物高效分离
一只小小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不仅能有效破解残膜回收混合物的分离难题,还能将废弃资源转化为多种产品,在实现产业绿色循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新疆成功研发并试点应用。 10月11日,新疆农业大学玛纳斯科研基地开展了“基于昆虫生物转化的农田残膜回收混合物分离技术研究”路演活动,集中呈现了近年来项目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

以后手机不用插卡了?三大运营商获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
最近一段时间,eSIM手机成了热点。 大家知道,过去我们普遍使用的实体手机卡叫作SIM卡,而eSIM卡就是一张虚拟的电子化手机卡。 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都已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 什么是eSIM? eSIM被称为嵌入式SIM卡或者电子化SIM卡,它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无需在设备上再插入实体卡。

数智技术“扮靓”女性多彩人生
随着咔哒咔哒的声音,两只机械臂操作着魔方不停转动,十几秒后,魔方即被完整还原。 孩子们脸上露出自豪开心的笑容,而外宾们则纷纷竖起大拇指,大声称赞“太棒了! ”这是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的温情一幕。 该展览以“数智赋能:平等、创新、共享、发展”为主题,10月14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式开幕。

沧州西站施工启用新型雨棚托换技术破解难题
近日,沧州西站旅客地道接长工程取得关键进展,一项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新型雨棚托换支撑技术正式投入应用。 记者从中铁六局了解到,该技术破解了铁路施工中“涵洞施工必拆雨棚”的行业难题,为高铁运营期施工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科技解决方案,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铁路车站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传统铁路车站涵洞或地道接长施工时,雨棚立柱因地基开挖易失稳,需先拆除雨棚再重建。

高精度全站仪助力雄商高铁无砟轨道施工 实现“毫米级”精度跨越
近日,由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参建的雄商高铁无砟轨道施工段高效推进,大型轨道板在精密操控下精准铺设,这一成果得益于高精度全站仪的全面应用,为国家干线高铁的平顺稳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无砟轨道施工是高铁建设核心环节,测量精度直接决定轨道平顺性与长期稳定性。 为此,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在项目中引入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全站仪,颠覆传统施工测量模式。

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主要用于新型光学成像技术验证
2025年10月13日18时0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10月13日18时0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又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悉,本次任务的卫星和火箭均由八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新型光学成像技术验证。

第十六届河姆渡论坛暨可积系统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浙江宁波举行
10月10日至12日,第十六届河姆渡论坛暨可积系统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论坛由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合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可积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理论发展、应用拓展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出席并致辞。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我国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发布会现场。 图/国新网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钱毅表示,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以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体系建设、行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粮食流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