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印尼一客船起火已致5人死亡,284人获救, 船只在海上失火应如何自救?

印尼一客船起火已致5人死亡,284人获救, 船只在海上失火应如何自救?

7 月 20 日下午,印尼一艘客船突发火灾,目前已造成 5 人死亡,284 人成功获救。海上航行一旦遭遇火灾,逃生难度远大于陆地,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大众报业·半岛网 · 2025年7月22日 10:33 · 25622 阅读
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获验证

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获验证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并获实验证实,这是一种仅允许单一自旋方向(“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电子导电的材料。 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新一代高能效自旋电子学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21日 10:53 · 24448 阅读
新型X射线技术将噪声转为数据

新型X射线技术将噪声转为数据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团队共同宣布,成功研发出随机受激X射线拉曼散射(s-SXRS)技术。 这项能将实验噪声转化为珍贵数据的新方法,或将彻底改变人类观测电子运动的微观视角,促进化学等多学科的发展。 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新型技术产生的放大拉曼信号,可突破传统仪器的分辨率极限。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21日 10:52 · 24752 阅读
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

复合塑料导热性能超越不锈钢

塑料的导热性一直差强人意,但科学家新开发出一种复合塑料,颠覆了这一认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4日报道,由美国东北大学与陆军研究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新型塑料陶瓷复合材料,不仅拥有羽毛般的轻盈质感,更具备卓越的导热性能,有望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散热利器。 热管理一直是电力电子设备和雷达天线面临的技术瓶颈。 手机过热会降频运行,但对雷达等关键系统而言,任何性能妥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7日 16:11 · 34757 阅读
研究揭示吸烟致人体组织加速衰老分子机制

研究揭示吸烟致人体组织加速衰老分子机制

吸烟会增加罹患多种疾病风险,并被认为会加速身体的衰老,但迄今科研人员对相关的分子机制仍缺乏了解。 葡萄牙和西班牙研究人员合作近期在《基因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吸烟导致的人体组织表观遗传特征改变与衰老机制相似,在吸烟人群中观察到的加速衰老现象与此有关。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合作,利用“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项目的数据,来分析吸烟在分子层面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新华网 · 2025年7月17日 15:53 · 37212 阅读
AI 代笔一时爽,大脑 “生锈” 悔断肠?

AI 代笔一时爽,大脑 “生锈” 悔断肠?

现在很多同学写作文,第一反应就是找 AI 帮忙。但你有没有想过,总让 AI 代笔,我们的大脑会变成 “懒羊羊” 吗?

大众报业·半岛网 · 2025年7月15日 15:36 · 48391 阅读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7月15日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

央视网 · 2025年7月15日 14:24 · 41203 阅读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高时空分辨布里渊显微镜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高时空分辨布里渊显微镜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杨帆研究员牵头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高时空分辨受激布里渊显微镜,在保持优异成像质量和高频谱特异性的前提下,将成像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亚毫秒时间分辨与亚微米空间分辨的三维力学成像,为生命科学中的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发表。

央视新闻 · 2025年7月15日 14:21 · 41224 阅读
只需一滴血,微芯片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的“战争”

只需一滴血,微芯片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的“战争”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项创新的微芯片技术,只需微量血液样本即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间的“战争”。 这项突破性进展为疫苗研发和抗体发现提供了更快速、更清晰的数据支持。 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新系统能在极少量的血样中识别抗体与病毒蛋白的结合。 图片来源: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5日 09:12 · 45215 阅读
反铁磁材料电信号实现可读可控

反铁磁材料电信号实现可读可控

反铁磁材料因其潜在的高速信息处理能力,近年来受到科学界高度关注。 但由于其自旋信号难以探测与控制,长期不能得到实际应用。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利用二维反铁磁材料与隧道结结构,首次在微米尺度下实现了对反铁磁自旋共振的电信号探测和可控调节。 这一技术将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高速、自旋电子器件。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5日 09:10 · 4554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