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数“第一”丨全球首列投入商业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强在哪?

亿度千秒,我国“人造太阳”再破世界纪录
1月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被称为我国“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跨越,成功实现超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亿度千秒”的实现,充分验证了聚变堆高约束模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是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研究迈向工程实践的重大拐点,对聚变堆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意义。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EAST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次数超过15万次,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在稳态等离子体运行的工程和物理上持续保持国际引领。在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领域,其已先后跨越60秒、100秒、400秒等重大里程碑,迈入了千秒阶段。科研团队表示,高约束运行模式效率高、经济性强,是未来聚变实验堆和工程堆稳态运行的基本模式,但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是在高约束条件下,边缘局域模引起的等离子体边缘区温度、密度台基的突然崩塌。

数“第一”丨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
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了二十多项“首位”“首个”“第一”等成就。其中提到,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

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上天、入地、下海:我国找矿成果何以“井喷”
“油”多“铀”好!从世界级铜资源基地到世界级锂成矿带,从锆铪资源改变全部依赖进口到改变铌资源“受制于人”局面……进入2025年,我国发布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 重大找矿成果为何不断涌现?1月21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给出答案。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亿度千秒运行 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