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声子极化激元电激发首次实现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人员在创造新型光热材料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他们首次实现了一种利用电流激发声子极化激元的新机制,为开发更低成本、更小巧的长波红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却设备开辟了新途径。 图片来源:《科学》杂志网站人们常常苦恼,手机用久了就发烫,未来这一问题有望解决,并且手机还有望内置微小传感器,以超高灵敏度和精确度识别危险化学品或污染物。

全球首套兆瓦级工业炉零碳纯氨燃烧器试验成功
伴随着高耗能工业过程零碳化大趋势,我国首套兆瓦级纯氨燃烧器顺利完成热态试验,通过满负荷稳定运行测试,验证了氨作为工业炉替代燃料的可行性。 兆瓦级工业炉零碳纯氨燃烧器及配套系统热态试验现场。 受访者供图3月1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参与,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焱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兆瓦级工业炉零碳纯氨燃烧器及配套系统成功开展热态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工业炉零碳纯氨清洁高效燃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能源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首款碳-14核电池研制成功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烛龙一号”由西北师范大学和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联合研制。 从核心材料研发到换能器件制造,“烛龙一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研制过程中,团队攻克了高比活度碳-14源制备和换能器件能量转换率低、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

我国规模最大:湖北发现 253.8 万吨铌矿,全国总储量占比 54%
“2024年在湖北省竹山、竹溪两地发现的氧化铌矿区资源量253.8万吨,占全国储量54%,有望一举改变中国铌资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月24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透露,去年湖北新发现矿产地28处。

国内首个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完成顶峰试运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开启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机制,全面绿色转型再进一步

1337秒!法核聚变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时间创纪录
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官网18日宣布,本月12日,由其运营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钨环境下的稳态托卡马克装置(WEST)让氢等离子体状态持续了1337秒(22分钟17秒)。这一时长刷新了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此前数周创下的1066秒时间纪录。
克里蒂弗:做光伏板的“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