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新能源

新能源

科学家“算”出新型电池材料,能“锁住”能量充得更快

科学家“算”出新型电池材料,能“锁住”能量充得更快

记者11月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吉科猛-易默德研究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通过先进的理论计算方法,预言了一类新型二维拓扑二硫化物单层材料(HfTiTe4、ZrTiTe4和HfZrTe4),为高性能电池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1月5日 16:17 · 3829 阅读
打通核电站冷源系统“生命线”  广东陆丰核电5、6号机组有新进展

打通核电站冷源系统“生命线”  广东陆丰核电5、6号机组有新进展

记者11月4日获悉,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陆丰核电5、6号机组取水暗涵及防渗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近日顺利完成,为推动陆丰核电5、6号机组冷源取水、商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陆丰核电项目对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提升粤东地区能源保障水平、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1月5日 15:19 · 3834 阅读
中国石化和LG化学将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材料

中国石化和LG化学将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材料

11月4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和LG化学近日签署关于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协议。 双方将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市场,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加快商业化进程,拓展钠离子电池商业模式,并在未来扩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合作。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资源和价格优势,安全性和充电速度更优。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1月4日 16:55 · 8740 阅读
中船集团中船发动机:打造低碳零碳的船舶“心脏”

中船集团中船发动机:打造低碳零碳的船舶“心脏”

10月31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船集团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发动机”)总装车间内,一台四层楼高的船舶发动机正在组装。 完成组装、调试、包装、防护、清洁等工序后,这台发动机将通过行车吊运至码头装船,发运至船厂。 对于船舶来说,发动机就如同“心脏”。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1月3日 16:17 · 7669 阅读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0月29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山东东营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刷新了全球已并网风机的单机容量与叶轮直径两项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该机组在齿轮箱、发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上的全面突破,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澎湃动能。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30日 15:42 · 23061 阅读
大船天津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大船天津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记者10月29日获悉,由中船大连造船大船天津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C16K-16号船,正式开启为期10天的海上试航任务。 据介绍,作为全球航运低碳转型的关键船型之一,该船采用先进的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具备绿色、节能、环保的显著优势。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30日 15:42 · 21502 阅读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以下简称“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 据悉,HIAF将于近期全面开展束流指标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展首批科学实验并完成装置工艺验收。 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建设。 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29日 16:23 · 17248 阅读
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有了新“膜”法

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有了新“膜”法

记者28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罗景山教授课题组在酸性膜电极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进展。 团队创新采用多孔膜替代传统离子交换膜,在酸性条件下实现了高选择性、长稳定性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29日 14:43 · 15853 阅读
我国自研核用富集硼酸在“华龙一号”规模化应用

我国自研核用富集硼酸在“华龙一号”规模化应用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用富集硼酸正式交付广东陆丰核电5号机组。 这是继2024年11月在阳江核电3号机组、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运行期间小批量示范应用后富集硼酸国产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向新建“华龙一号”机组的批量供货,标志着国产核用富集硼酸供应链已实现自主可控,中国在关键核用化学材料研制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29日 14:34 · 2921 阅读
我国制备出“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

我国制备出“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

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成功制备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核心材料——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打破了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关键材料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可控核聚变装置被誉为“人造太阳”,是人类探索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是建造可控核聚变装置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10月28日 16:00 · 533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