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我科学家为了解暗物质本质提供新线索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王慧元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矮星系超强的成团性,证实了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晕集聚偏置”现象,为理解暗物质本质、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成果2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不发光的神秘物质,它通过引力悄然塑造着宇宙的结构,主导着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60MB生物医学图像存入DNA!我国DNA信息存储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DNA存储领域取得新突破,研发了一种全新的DNA存储系统——HELIX,该系统专门用于存储生物医学数据,并成功实现了60MB的时空组学图像的存储与恢复。 这一科研成果由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吴华明教授团队取得,该成果于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计算科学》上在线发表。 图为HELIX系统架构。 新华社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信息存储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灵动的“Zippy”。 图片来源: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宣布研制出已知全球最小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 这款机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凭借其精巧的机载电池、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不仅能自主启动,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转弯、跳跃及攀爬等动作。 相关成果发布于2025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

北斗系统全面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并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目前,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等30多个非洲国家已建设北斗CORS站。

昆虫不育技术可控制亚洲虎蚊繁殖
据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日前报道,该国一家初创公司采用一种昆虫不育技术,通过切断亚洲虎蚊繁殖链以降低其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蚊媒疾病的传播。 据介绍,该技术操作流程是先将虫卵培育为亚洲虎蚊成蚊,然后将雌雄成蚊分开,将雄蚊置于低温环境中使其保持静止,再施加12分钟的辐照便完成绝育处理。 绝育的雄蚊之后被定点释放,野生雌蚊与之交配后产下无活性卵,这样可显著降低后代数量,形成一种可持续且零化学杀虫剂的方案。

中国科学家解码肠道菌群“密电” 为人类肠道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除了协助消化食物,一些特定细菌还在免疫系统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如此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人体是如何精准识别有用的特定细菌并同时抵御有害病原体入侵的呢?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揭示了宿主识别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并找到了帮助增强肠道免疫防御的蛋白,这一成果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想买冲锋衣的你!
户外运动热潮持续升温,但天气说变就变,这时候就需要备上“户外神器”冲锋衣。 面对市场上各类“防风防水”“户外神器”宣传,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伪?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提醒广大消费者,部分宣称“专业防护”的冲锋衣可能暗藏功能性陷阱,在选购冲锋衣时应掌握以下要点,科学选购,理性消费。 一是结合国家标准认识冲锋衣。

超声波技术可高效回收燃料电池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不仅能有效回收燃料电池,分离其中的贵金属等关键资源,还能防止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燃料电池和水电解槽是氢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和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它们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催化剂涂层膜(CCM),其中含有昂贵的铂族金属。

国家安全部提醒:严禁在涉密场所使用智能穿戴设备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其便捷性、功能多样性在社会面迅速普及,它们不仅可以记录健康数据、提供导航服务,还能实现远程通信和信息推送。 但这些便利功能的背后,却存有一定的泄密风险,需要我们加以防范。 ——多维记录的泄密隐患。

新理论解决“仿星器”粒子泄漏研究难题,有望使聚变反应堆研制速度提高10倍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第一型能源集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来修复聚变反应中的磁场缺陷,解决了寻找“仿星器”中粒子泄漏位置的难题。 研究人员称,这一进展是设计聚变反应堆的范式转变,有望使研制仿星器的速度提高10倍。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