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浪尖科技

“帕克”探测器拍到距太阳最近的图像

“帕克”探测器拍到距太阳最近的图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7月10日公布了一组震撼图像,即来自“帕克”太阳探测器去年底贴近太阳飞行时的实拍。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拍摄的距离太阳最近的图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日冕与太阳风细节,有助于揭示太空天气的起源,并提升对地球的预警能力。 “帕克”探测器贴近太阳飞行时拍摄的图像(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NASA官网“帕克”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升空,任务是深入研究太阳外层大气——日冕。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4日 14:48 · 1641 阅读
新型仿生膝与患者“贴身”组合

新型仿生膝与患者“贴身”组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膝”关节假肢,与传统假肢相比,能够帮助膝上截肢者行走更快,更轻松地完成爬楼梯、跨越障碍等复杂动作。 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假肢技术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感知与智能控制的重大飞跃。 “仿生膝”直接与用户的肌肉和骨骼组织整合,让用户对假肢的控制更加自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2025年7月14日 14:46 · 1634 阅读
第三位“星际访客”是颗古老彗星

第三位“星际访客”是颗古老彗星

天文学家日前拍摄到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的神秘天体3I/ATLAS在穿越木星轨道。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10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洲空间局盖亚探测器的数据,模拟了这颗彗星的速度和行进轨迹。 结果表明,3I/ATLAS可能是人类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彗星。 星际彗星3I/ATLAS穿过太阳系的轨迹(示意图)。 图片来源:NASA官网3I/ATLAS被发现时,距离太阳约6.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14日 14:45 · 1604 阅读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牦牛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牦牛

记者7月11日从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了解到,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 5公斤。 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7月11日在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拍摄的克隆牦牛。 据悉,这一成果是浙江大学方盛国团队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攻关取得的。

新华网 · 2025年7月14日 14:04 · 1642 阅读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7月13日,由黄埔文冲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 “同济”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 与以往的科考船相比,“同济”号更加智能。

央视新闻 · 2025年7月14日 14:01 · 1796 阅读
智能光/电/热材料:解锁“万物感知”新可能

智能光/电/热材料:解锁“万物感知”新可能

穿上薄薄“智能温控外衣”的航天器可应对极端多变的空间环境,使用无源降温超材料织物制作的警用制服能够降低皮肤温度约5℃,模仿北极熊毛发结构制备的超保暖人造纤维材料有望让人类告别笨重的羽绒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智能光/电/热材料正成为突破能源发展瓶颈的关键。

中国科技网 · 2025年7月10日 16:10 · 12400 阅读
我国自主旋转导向技术跨入超深井作业领域

我国自主旋转导向技术跨入超深井作业领域

7月9日,记者从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璇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以6018米完钻井深和158℃井温、单趟进尺2038. 00米,在中国某海域圆满完成作业,刷新“璇玑”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作业深度与温度双项纪录。 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旋转导向技术正式跨入超深井作业领域。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9日 15:03 · 12787 阅读
新型涂层把水果装进“智能保鲜舱”

新型涂层把水果装进“智能保鲜舱”

炎炎夏日,正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好时节。 然而,水果易腐的特性却导致了巨大的供应链损耗。 倘若能够有效延长水果保鲜期,将显著减少食物浪费,意义重大。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鹏课题组成功开发了一种可食用的蛋白质基水果保鲜涂层。 它不仅能将完整水果的室温保质期延长至原来的2—5倍,甚至连鲜切水果在冷藏条件下都能保鲜10天。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9日 10:14 · 13420 阅读
不用传统DNA,准确率高达95%,新活检方法用RNA识别早期癌症

不用传统DNA,准确率高达95%,新活检方法用RNA识别早期癌症

美国芝加哥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更为灵敏的液体活检技术,该方法利用RNA而不是传统的DNA来检测癌症。 这一创新方法在使用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测试时,识别出早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达到95%,显著优于现有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 这项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利用RNA而不是传统的DNA来检测癌症。 图片由AI生成当肿瘤细胞死亡并分解时,它们会将遗传物质释放到血液中。

科技日报 · 2025年7月9日 09:48 · 13463 阅读
我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发电

我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发电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 该项目位于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由4个场址组成。 其中一个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0千米、最远点离岸距离85. 5千米,是我国目前已并网发电的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

中国经济网 · 2025年7月8日 09:37 · 1734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