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体内CAR-T疗法精准“制导”抗癌
2017年,全球首款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Kymriah获批,犹如一束曙光划破肿瘤治疗的长夜,正式开启了“活体药物”的新纪元。 如今,这项颠覆性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癌症治疗市场版图。 市场研究显示,CAR-T疗法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110亿美元,到2034年更有望飙升至1900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传统CAR-T疗法仍面临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劣势。

新一代视觉假体有望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科幻电影中凭借红外视觉锁定目标的“超视觉”已在实验室中照进现实。 记者5日获悉,经过7年攻关,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周鹏/王水源团队、脑科学研究院张嘉漪/颜彪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团队,共同开发出全球首款光谱覆盖范围极广的视觉假体。 该假体无需依赖任何外部设备,就可使失明动物模型恢复可见光视觉能力,还能赋予动物感知红外光,甚至拥有识别红外图案的“超视觉”功能。

“千千瓦”级!我国自主研制AES100航空发动机获颁生产许可证
记者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获悉,今天(6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AES100发动机在湖南获颁生产许可证并签订销售合同。 AES100发动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1000千瓦级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维护便捷、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可配装5~6吨级双发直升机和3~4吨级单发直升机,也可用于倾转旋翼机等飞行器,执行运输、观光、救援等任务。

比5G快10倍的5G-A你用上了吗?使用要满足哪些条件?
最近,好多朋友发现手机信号栏出现了 5G-A,这到底是啥?和 5G 相比,它又能带来哪些改变?今天就来唠一唠!

中国深空测控网为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提供测控保障
在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进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后,中国深空测控网顺利实施了首个圈次测控工作。 目前,这枚执行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的探测器工况正常。 这是记者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了解到的消息。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进入“穿海之旅”
29日,在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地下64米深处,“甬舟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堤,由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进入“穿海之旅”。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 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 21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长江探索”号豪华游轮首航通过三峡升船机
“‘长江探索’号,请注意,现在可以进厢……”5月26日下午,随着进厢提示音响起,“长江探索”号从下游缓缓驶入三峡升船机船厢,在“钢铁臂膀”的托举下,顺利完成首航过坝。 据悉,“长江探索”号是按照三峡升船机船型标准量身打造的内河豪华涉外五星级游轮,船长104. 8米,船宽16. 3米,标准载客量148人,主要运营“宜昌-重庆”三峡航线。

长四乙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5月2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实践二十六号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联合研制,主要用于国土普查、环境治理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366.99米“巨无霸”现身 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江苏出江试航
5月28日,在多艘海巡艇的维护与保障下,江苏南通长江水域迎来了一艘“海上巨无霸”——新建造的16000TEU系列集装箱船型“中远川崎424”轮出江试航。据悉,“中远川崎424”轮是由我国船企独立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这艘巨轮船长366.99米,船宽51米,载重吨高达16万吨,全船最多能够运载16280个标准集装箱,是当前可通过巴拿马运河新闸的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堪称船舶制造领域的“大力士”。

为冠“点金”为龙“点睛”,科技重焕文物光华
“这种形制的龙首从来没有出现过,现在就在大家面前。 ”5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展示了复原的唐代龙首的全景视频。 龙首双耳耸立,头顶六髻,勇猛威严,为中国龙形象增添了新的类别。 2024年10月底,位于雄安的古州城遗址出土了两个龙首,被命名为9号和10号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