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我科学家发现全新生物农药分子

我科学家发现全新生物农药分子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雷晓光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周俭民团队,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雷晓光告诉记者,植物细菌性病害是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重大威胁之一。

光明日报 · 2025年3月19日 13:34 · 6271 阅读
AG600“鲲龙”完成全部取证试飞科目

AG600“鲲龙”完成全部取证试飞科目

记者3月14日获悉,由中航工业研制的AG600-1005架机在陕西蒲城民机试飞中心完成可燃液体排放表明符合性试飞,滑进停机坪稳步停好关车,标志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圆满完成取证前全部试飞科目,向适航取证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科技日报 · 2025年3月18日 15:01 · 3080 阅读
科学家首次将光转化为超固体

科学家首次将光转化为超固体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人员首次将光转化为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的奇特固体——超固体。 这一成就为探索物质的不寻常量子态开辟了新途径,标志着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超固体是同时具有零黏度和类似于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晶体结构。 它们不仅具有像固体一样的有序结构,还可像液体一样没有摩擦地流动。 这种奇特物质仅存在于量子世界。

科技日报 · 2025年3月18日 14:38 · 4330 阅读
地心征服!中国深钻10910米登顶亚洲之巅 自主科技重器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地心征服!中国深钻10910米登顶亚洲之巅 自主科技重器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原标题:重大工程里的“金刚钻”|科技利器 助推我国深地钻探迭代升级就在不久前,在塔里木盆地腹地,我国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成钻井任务。 深地塔科1井以10910米的垂直深度,不仅创下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钻探奇迹,更标志着中国深地资源勘探进入“万米时代”。

央视网 · 2025年3月18日 09:58 · 9859 阅读
云南高黎贡山北段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彩云兜兰

云南高黎贡山北段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彩云兜兰

近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片区贡山管护分局工作人员在开展保护区日常监测工作时,首次在高黎贡北段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彩云兜兰。 目前,在该区域共监测到彩云兜兰野生居群50余株,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至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其中5株正值盛花期,其余多为幼小植株,长势良好。

央视新闻 · 2025年3月17日 13:55 · 4437 阅读
我团队在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技术领域获突破

我团队在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技术领域获突破

3月15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持、宁夏超导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宁夏超导泛科技”)牵头组织的“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装备、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 据悉,宁夏超导泛科技成立于2024年12月,由宁夏盈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自然人联合投资设立。 鉴定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

科技日报 · 2025年3月17日 10:17 · 4688 阅读
科学家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科学家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发现,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是多阶段的,由甲虫与蚂蚁合作完成,是场有趣的生命接力过程。 甲虫在春夏季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会啃食锁阳的种子,并将种子带离母株。

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5年3月17日 09:49 · 6069 阅读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 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 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光明日报 · 2025年3月10日 09:54 · 4289 阅读
我国科学家累计鉴定发表6个南极细菌新属

我国科学家累计鉴定发表6个南极细菌新属

近日,记者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航次获取的南极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累计获得并鉴定发表南极细菌新属6个,南极细菌新种7个。 据了解,我国极地生物基因资源库已完成极地微生物标准化保藏3500余株,累计近30000份,总计达185个属。

央视新闻 · 2025年3月10日 09:49 · 4488 阅读
我国研究人员提出“植物黄金”高效生产新思路

我国研究人员提出“植物黄金”高效生产新思路

稀有人参皂苷,被誉为“植物黄金”。 我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高效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的新元件,为“植物黄金”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这一科研成果由天津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梅坤荣的课题组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高文远的课题组取得。 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上。 人参和三七这些传统中药材里蕴藏着一种神奇的成分——稀有人参皂苷。

新华网 · 2025年3月5日 15:03 · 577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