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图片来源:AI生成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生物打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胰岛,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了新希望。 这项成果在2025年欧洲器官移植学会大会上首次发布,被视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研究团队此次采用由海藻酸盐与脱细胞人类胰腺组织制成的定制生物墨水,打印出高密度、结构稳定的胰岛组织。

养殖加工一船解决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今天,由中船集团黄埔文冲建造的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在广州南沙正式交付,将有助于我国现代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天交付的“苏海1号”长249. 8米、型宽45米,搭载了4台2800电千瓦(ekw)的主发电机组,能满足锚泊养殖等多种工况的配电需求。 船上共设置有15个船舱,可对三文鱼进行封闭式集养,养殖水体达8. 3万立方米,相当于33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打通信息“生命线” 我国应急救灾无人机实现“灾情”侦察实时回传
记者6月25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日前在模拟演习中完成单次飞行横跨东北三省,在4200米高空成功打通信息“生命线”,实现实时回传“灾情”侦察画面。 图为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供图)专家介绍,本次演习模拟黑龙江省绥芬河流域遭遇超历史极值强降雨,东宁市道河镇洞庭村发生断路、断网、断电险情。

填补空白 我国首套超3500米水深大剖面大型观测浮标系统成功布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在南海3500米水深成功完成布放,进入为期一年的海试运行,面向复杂海洋动力环境及高海况背景下的海气通量和海洋-气象水文生态要素开展长期观测和综合同步数据获取,开创了国内外在超3500米水深布放大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的先例。

小心!别让孩子把这双“酷鞋”当日常!——警惕“碳板跑鞋校园热”背后的健康隐患
各位听众朋友,注意了!一种看起来超酷、科技感满满的“碳板跑鞋”,正在中小学校园里悄悄流行起来,甚至成了不少孩子的“日常鞋”!但医生专家们可急坏了:长期穿,对正在发育的小脚丫,危害可不小!

这次阅兵集中体现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24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介绍,这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的集中展示,是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新系统可同时在DNA多位点进行修改,基因编辑范围和精度由此扩大
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一项基因组学重大突破:美国耶鲁大学团队成功将在同一细胞中编辑多个DNA位点的能力提升了2倍,并有效减少了对附近基因位点的非预期突变。 新成果使基因编辑的范围和精度同时得以扩大。 如果将DNA比作一部包含30亿字符的庞大手稿,那么这项新技术意味着从此可以同时在不同章节中进行多处修改,而不仅仅局限于同一页上的个别单词。 研究团队成功将编辑多个DNA位点的能力提升了3倍。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6月22日,随着直径达17. 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顺利完成黄河段掘进任务,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完成又一重要节点。 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该隧道先后下穿黄河两岸大堤、黄河等敏感地区,最深覆土厚度达49. 2米,最大水土压力6. 3巴,掘进过程中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我国首次完成液体火箭发动机“九机并联”试车
今天(20日)中午,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标志着朱雀三号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即将进入首飞准备阶段。 中午12时,点火口令下达,9台发动机按时序分批点火,在40秒的试车过程中完成推力调节、发动机摇摆等测试,试车总推力超过750吨,各系统工作正常,随后发动机有序关机,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纳米滴眼液来了,有望成为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新方法
记者6月2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附属第三医院陈燕铭教授团队与纳米研究中心帅心涛教授团队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一种靶向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内皮的智能纳米滴眼液。 该研究首次通过无创给药方式有效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血管新生,或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生物材料》。 纳米滴眼液作用机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