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我团队在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技术领域获突破
3月15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持、宁夏超导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宁夏超导泛科技”)牵头组织的“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装备、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 据悉,宁夏超导泛科技成立于2024年12月,由宁夏盈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自然人联合投资设立。 鉴定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

科学家揭秘锁阳种子传播途径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发现,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是多阶段的,由甲虫与蚂蚁合作完成,是场有趣的生命接力过程。 甲虫在春夏季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会啃食锁阳的种子,并将种子带离母株。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 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 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我国科学家累计鉴定发表6个南极细菌新属
近日,记者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多个航次获取的南极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累计获得并鉴定发表南极细菌新属6个,南极细菌新种7个。 据了解,我国极地生物基因资源库已完成极地微生物标准化保藏3500余株,累计近30000份,总计达185个属。

我国研究人员提出“植物黄金”高效生产新思路
稀有人参皂苷,被誉为“植物黄金”。 我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高效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的新元件,为“植物黄金”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这一科研成果由天津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梅坤荣的课题组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高文远的课题组取得。 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上。 人参和三七这些传统中药材里蕴藏着一种神奇的成分——稀有人参皂苷。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实现轨道杂化
如果把自然界中的物质比作一座城堡,那么原子就是搭建这座城堡的“砖”,而原子内部的电子轨道则是这座城堡的“传声系统”。 但对于“传声系统”如何运行,各国科学家多年来始终未找到答案。 令人振奋的是,这一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已被我国科学家攻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庆丰团队近日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何林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突破性成果:他们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实现了轨道杂化,揭示了量子世界中“原子调音”的奥秘。

新突破!用藕“重塑肉身”,中国科技真的把神话变成现实了

我国超焓燃烧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比亚迪携手大疆发布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