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机器人上岗 银发群体有了新朋友
在北京市朝阳区68岁退休教师刘阿姨家中,机器人小丽一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准时叫刘阿姨起床;为洗漱的刘阿姨播报新闻、天气;播放八段锦视频,陪她一起健身………这个约一米高的小机器人为刘阿姨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活力。
小丽是一款服务老人的陪伴机器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服务老人、儿童的陪伴机器人。它们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也具备一些基本的照料、看护功能。
“很多人简单地把陪伴机器人理解为扫地机+大屏,实则不然,AI技术在具体行业中的落地并不简单。”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雅对记者说,陪伴机器人需要在细化、真实的场景中,做好内容交互,让用户得到日常化的支持与陪伴。
以养老陪伴机器人为例,主动交互是它最大的特点。高雅介绍,陪伴机器人具备精准的人脸跟踪识别能力和声源定位功能,无论从哪个方向呼唤,它都能“寻声定位”,来到用户身边,主动与用户交流。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提醒,准时来到老人身边,提醒老人服药、关窗、聚会等。”高雅补充说,为了优化交互体验,机器人小丽综合搭载了多个大模型,包括DeepSeek、豆包、讯飞星火等,充分发挥各家之长。
主动交互不仅给老人带来方便,也让儿女安心。高雅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我家老人经常不接电话,哪怕手机就在身边,也习惯性忽视,这种时候我就特别着急。”陪伴机器人“到岗”后,高雅只需要给机器人打电话,它就能自动巡航找到老人,识别面孔无误后接听电话,这让高雅放心了许多。
也有人选择为父母在家中安装摄像头,但相比之下,陪伴机器人能够让老人“更自在”。陪伴机器人在老人不需要时,会回到充电处,给予老人充分空间。
除了生活小管家,陪伴机器人还能担任安全小卫士,例如当老人在家中发生摔倒等意外时,机器人通过图像智能识别功能,向亲属发出提醒,为老人的安全上一道保险。
在养老院、养老社区,陪伴机器人还可以扮演护工助手的角色。它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提醒老人吃药,为工作人员减负。
“我们跑了30多家养老院,希望摸清老人的真实需求。”高雅认为,陪伴机器人的落地与升级,是用户与企业共研、共创的过程。“通过不断发掘老人生活的痛点,机器人融入程度也会不断加深。”高雅希望,未来小丽机器人能够作为家庭的一员,成为连接亲朋、温暖全家的桥梁与纽带。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需要大力培育发展养老产业,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陪伴机器人将会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智慧方案之一,人们对它的接受度也将不断提升,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理事长田兰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