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AI/大模型 高空幕墙清洗有了“飞檐走壁”的清洁机器人

高空幕墙清洗有了“飞檐走壁”的清洁机器人

中国科技网 · 2025-03-26 14:18 · 8803 阅读

“我曾目睹‘蜘蛛人’在高空清洗玻璃幕墙时惊险坠落,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我。”黄俊生说。

在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的当下,传统高空幕墙清洗模式依靠人工擦拭和吊绳作业,耗时费力,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016年,黄俊生创办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度智能”),推动技术研发,希望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这种高危险性工作。

如今,凌度智能的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从“零”起步到“做减法”

彼时,高空智能清洁领域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仅有部分高校开展相应课题研究。

面对研发资料匮乏、技术储备不足等现实困难,凌度智能创始团队只能反复进行场景模拟、实验测试,并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直到2017年,他们推出第一款高空越障清洗机器人样机。

“这款样机能够跨越幕墙窗框等障碍进行高空清洁作业,证明我们提出的技术路线具备可行性。”黄俊生说。

但清洁效率低、功耗高、造价昂贵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样机充电一次只能维持不足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小时最多清洗三四十平方米。”黄俊生说,而单机材料成本却超过30万元,不具备量产条件。

聚焦高空清洁应用场景核心需求,综合考虑研发生产成本等因素后,凌度智能研发团队决定在产品设计上做减法。

“撇开复杂的越障功能,开发平面幕墙清洁机器人。”黄俊生说。

2018年,凌度智能首款高空平面清洁机器人“凌空K1”研发成功,并在次年实现量产及商用。

“‘凌空K1’量产后的造价成本较初代样机下降近75%,每小时清洁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清洁效果好于人工。”凌度智能董事长张志忠说。

研发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从技术可靠性、外观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持续打磨产品,并针对高空和低空作业场景分别推出“凌空”和“凌净”两个系列清洁机器人。

在张志忠眼里,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凌度智能研发人员占比35%,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0%,累计研发投入达1亿元左右。

从协同创新到拓宽赛道

机械设计、智能控制、微水量清洗、实时水循环过滤……让一台清洁机器人更好地在玻璃幕墙上发挥效用,也需“关关难过关关过”。

在百米以上的高空进行清洁作业,降低用水量是提升机器人运行能力的关键,也曾是凌度智能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当机器人在50米以上作业时,水管很难控制,水压也不稳定。”黄俊生说,“还需配备辅助装置和1名地面操作员,遇到楼下有花草树木时,操作难度更大。”

为此,公司研发出一套水循环系统,设备可通过脉冲挤水方式,在1米宽度内均匀出水,并在清除幕墙表面污垢灰尘后,自动回收污水,经沉积过滤后重新喷射清水。

黄俊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清洗一面5000平方米的高楼外立面,采用传统人工作业方式需要耗费2吨左右的水,如今,采用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作业,只需50升。

同时,清洗效率与人工相比有大幅提高,人工日均清洗面积仅为600平方米左右,机器人单机日均清洗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

时下,凌度智能高空幕墙清洁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延伸到光伏领域,目前该企业推出的光伏清洁机器人已在国内多个光伏电站投入使用,并逐步拓展到海外市场。

“这一思路催生了‘凌光’系列两款光伏清洁机器人。”黄俊生介绍。

以凌光G2分布式光伏清洁机器人为例,其搭载猫头鹰智能视觉系统,依托AI能够自动识别使用场景,并实时建图和规划最优路径,在实现智能化全自动清洗的同时,支持全天作业。

在深耕光伏领域的同时,目前凌度智能已在火车、地铁、动车等轨道交通领域探索开发特种智能清洁设备,努力延伸智能清洁服务的应用场景。

“智能清洗服务需求旺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黄俊生说,凌度智能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智能清洁产品,助力清洁行业智能化升级。


标签: 飞檐走壁 幕墙 机器人 清洗 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