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AI/大模型 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发力”

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发力”

中国科技网 · 2025-03-26 14:16 · 6318 阅读

“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3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人工智能+”(AI+)成果媒体通气会,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负责同志在会议上表示。

该负责同志介绍,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指导央企紧盯发展态势、服务国家战略,全力当好国家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者、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破题者、产业体系化布局的重要组织者,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的能力,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此次会议上,多家中央企业相关负责人畅谈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技术在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上深度融合赋能,支撑破解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高效利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说。

陈国平介绍,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入近4万台无人机,利用人工智能线路缺陷识别技术,年智能巡检杆塔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巡视效率提升2倍以上,实现了电网运维模式的重大变革,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

“我们结合10余年长期深厚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九天系列基础大模型,覆盖语言、深度思考、语音、视觉、结构化数据、多模态等全模态,十亿、百亿、千亿等全尺寸,适用云边端全场景,已全面上线使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程建军介绍。

程建军谈道,面向自身数智化转型,中国移动在网络、客服、审计等领域进行“人工智能+”升级,赋能自身降本增效。例如,“人工智能+客服”场景的客户好评率达96%,智能语音客服转人工率降低至25.36%。

我们平时乘坐的高铁,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可能也有人工智能的“功劳”。

“传统空气动力学仿真存在计算周期长、资源消耗大等多个行业痛点,车辆定型往往耗时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党委常委、副总裁刘可安介绍,中国中车创新性地构建了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实现了仿真计算效率由24小时缩短到10秒级,结果误差与传统空气动力学仿真相当,小于8%。

“目前,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速加力,例如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挖掘不足、数据共享利用不够、协同合力有待增强等问题亟需解决。”上述负责同志强调。

据悉,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更加突出应用领航,强化深度赋能,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强化行业协同、扩大开放合作;更加突出数据赋能,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做强做优数据产业;更加突出智算筑基,夯实算力基座,为技术突破、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人工智能 500 央企在 发力 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