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备课、做攻略、写评论,还有人利用其卖课……DeepSeek爆火之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大模型“深度求索 DeepSeek”凭借其突破性进展迅速走红,与此同时,各种以“DeepSeek赚钱”为噱头的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交平台、电商网站、知识付费平台上,到处可见“利用DeepSeek月入10万”“AI打工仔,轻松日入斗金”的宣传。然而,这些课程真的能让普通人轻松致富吗?学习人工智能一定要付费吗?
DeepSeek赚钱课程铺天盖地
DeepSeek赚不赚钱还不清楚,但有人已通过“DeepSeek培训课”赚钱。目前,市面上的DeepSeek相关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基础操作教学:这类课程主要教用户如何注册DeepSeek账号、如何输入提示词、如何优化AI生成的内容等,价格一般在30元左右,甚至有部分免费教程。
2. 进阶实战课程:针对特定职业,比如程序员、内容创作者,教授DeepSeek在编程、本地部署、自动化内容生产等方面的应用,价格通常在100元以上。
3. AI赚钱模式培训:这类课程售价最高,部分课程高达599元,主打“快速搞钱”概念,鼓吹DeepSeek如何成为你的“AI印钞机”,教授如何利用DeepSeek进行自媒体运营、知识付费、电商变现等。
其实,许多博主正是利用AI制造焦虑,吸引流量,再将用户引导至付费社群或课程。
山寨网站: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DeepSeek带你躺着赚钱”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频频能看到教你如何用DeepSeek实现一夜暴富,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上,不少商家打着“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教你如何把DeepSeek训练成赚钱工具的链接,标价最高达到10万元。
这些假冒DeepSeek的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有诈骗者利用DeepSeek进行金融诈骗,创建了所谓“高大上功能”的空气币(无实质价值的虚拟货币),甚至出现宣称可以购买DeepSeek内部原始股的网站。
而假冒DeepSeek的诸多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报告称,这些仿冒域名的使用用途主要为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其中钓鱼欺诈行为主要包括利用非法手段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利用高度相似域名和界面布局误导用户,以及诱使用户购买虚拟资产等诈骗手段。
2月7日,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仿冒网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实体的大批量注册行为。“然而,由于域名注册人普遍采用隐私保护措施,这一推测难以得到证实。”
高仿APP、充值骗局,6位数天价使用教程
近期,苹果应用商店涌现了多款仿冒DeepSeek的应用程序,如DeepSeed、DreamDesk等高度相似的仿制应用。这些高仿APP的名称与图标设计都极具误导性,导致用户在下载时极易产生混淆并下载错误,目前已有部分用户不幸中招受骗。
此外,仿冒APP在用户下载后会引诱其进行付费,骗取订阅费用。有部分被骗用户反馈,不小心下载到冒牌应用DreamDesk后,被诱导支付了198元的永久会员费。
除仿冒网站与应用外,在许多平台上存在利用DeepSeek进行盈利乃至“欺诈性获利”的行为。在某些电商或知识付费的平台上,众多以“通过DeepSeek赚钱”为噱头的课程接连不断。这些课程聚焦于指导如何利用DeepSeek快速创造价值,如使用其生成文案、短视频脚本、文章等,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所谓“迅速致富”策略的各个层面。
DeepSeek的爆火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但同时也暴露了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山寨网站的出现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影响了DeepSeek的品牌形象。
“我们要合理评估DeepSeek-R1本身的重要意义,如果说2023年初OpenAI发布的ChatGPT让全球看到了大模型的重要价值,那么这一次的强推理能力,其实也是OpenAI在2024年9月份发布的o1率先在全球实现。”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表示。
专家:普通用户不用花钱学!
“普通用户根本不需要去购买所谓的教程,因为DeepSeek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样打磨提示词。现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与其交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互联网与信息科技专家包冉介绍,这些教程一不专业,二不专注,三也不尊重开源世界的一个基本的规则。如果仅仅是教你怎么登录网页下载App,怎么通过一种格式化的提示词的方式,尤其不适用于DeepSeek。指令集的方式实际上它针对的是初期的大模型,它的数据训练和蒸馏的层数不够,所以说我们还需要更多指示它要怎么做,相当于带着它来做。DeepSeek的推理能力大大增强,说人话就可以了,不用再去搞一些似是而非的这种结构化的语言,这些内容如果去向普通用户进行收费的话,太黑了。
不过,包冉说,并非所有DeepSeek相关教程都没有意义,如果有用户希望将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部署在本地,那么学习相关的教程也是必要的。即使人工智能功能再强大,也难免会出现“幻觉”——也就是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有误的内容,所以对其生成的内容,务必要加以鉴别。
相关链接:
DeepSeek重塑生活:AI是工具还是对手?
清晨6点,白领李薇向AI助手DeepSeek发送当日待办清单,5秒后收到一份按优先级排序的日程表;午休时,程序员张磊用同一平台自动修复了代码漏洞,省下3小时调试时间;晚8点,全职妈妈林芳通过AI生成的营养菜谱,为一家人端上定制晚餐——这是人工智能渗入普通人生活的缩影。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近一年内,国内超30%的职场人使用过AI工具优化工作流。以DeepSeek为例,其文档生成、数据分析等功能,将会议纪要整理、报表制作等机械任务耗时压缩70%以上。“AI像一名隐形助手。”从事行政工作的陈默表示:“它让我有精力专注策划创意活动。”而在教育、医疗等领域,AI正辅助人类突破能力边界:教师借其定制学生学情分析报告,医生用AI初筛医学影像,普通人亦可快速入门编程、设计等技能。
AI的个性化服务正重塑生活方式。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DeepSeek可提供健身计划、旅行路线等定制方案。上海市民王倩展示了她由AI规划的“亲子游”行程:预算精确至百元,景点预约时间细化到分钟。“它甚至提醒我避开女儿过敏的花卉展区。”而争议也随之浮现:过度依赖AI是否会导致人类判断力退化?
尽管AI展现强大能力,但“替代论”仍被多数专家谨慎看待。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报告指出,当前AI更擅长模式化任务,而复杂决策、情感共鸣等仍依赖人类。“AI能写新闻快稿,但无法替代记者挖掘真相。”从业十年的记者赵菲坦言。DeepSeek团队亦强调,其定位是“增强人类,而非替代人类”。
当AI从实验室走入日常,与其纠结“取代”,不如思考“共生”。如李薇所说:“它让我从琐事中解脱,但如何活得更好,答案始终在人类自己手中。”技术狂潮中,保持清醒的驾驭者姿态,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命题。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封面新闻、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重庆晨报、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