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发布了“迷你”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体型小巧但能提供高端AI芯片算力;超威半导体公司推出了新的锐龙AI Max芯片,可帮助终端用户的计算机快速完成AI运算;中国联想发布了全球首款卷轴屏AI计算机ThinkBook Plus Gen 6,屏幕尺寸能从14英寸延伸至16.7英寸……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 2025”)上,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家企业和团体齐聚一堂,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AI)、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AI+”产品层出不穷,AI驱动的新应用、新解决方案成为热议话题。
AI热潮持续涌动。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CTA)在会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在美国,93%的成年人表示自己熟悉生成式AI,61%的成年人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64%的消费者使用AI工具在线购物。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加里·夏皮罗指出,AI是本届展会无处不在的核心议题,也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实际上,自2023年起,AI就已经成为每届CES的核心议题。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升级,AI技术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一步步变为现实。
各个领域的产品都在与AI结合。英伟达正式推出了备受期待的RTX 50系列显卡,顶配版在性能上达到RTX 4090的两倍,拥有920亿个晶体管和4个AI处理单元,AI算力最高可达2375TOPS;TCL公司发布了名为Ai Me的“全球首款模块化AI伴侣机器人”,可通过摄像头录制视频,并通过AI技术识别物体,能够陪伴孩子、解答问题、控制智能家居等;韩国三星与LG公司的多款电视都配备了AI功能,如优化音频、设置视频、为用户推荐内容、提供个性化观看体验等;罗马尼亚初创公司lumen推出的新一代AI眼镜则能帮助盲人在没有拐杖或导盲犬时自主导航,有望改变视障人士的出行方式……从硬件、机器人到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一系列AI产品竞相展示其技术实力,为与会者带来了创新丰富的体验场景。
AI热潮下更需要冷思考。随着巨额资金的涌入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少AI项目被赋予了超乎实际的期望和估值。这些项目往往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仅仅是为了搭乘AI发展的快车而匆忙上马。正如科技网站TechCrunch所言,CES上那些过于前卫以至于抛弃了实用性的AI产品是行业中“不受限制炒作的一种表现”。尽管如此,这种现象也是科技创新进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环。面对质疑,AI行业应当保持冷静与自省,既要勇于探索前沿技术,也要注重技术的落地应用,确保每一项创新都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痛点问题,切实提升用户体验。诚然,日常聊天、资料整理或者生成视频等应用,已经展现了AI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但这仅仅是行业需求海洋中的几朵浪花。AI真正的用武之地,在于解决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ES作为科技领域的开年重头戏,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更为全球科技企业与创新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技术将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