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科技

蚂蚁集团携多款AI应用亮相WAIC AI健康管家AQ获双项大奖
戴上智能眼镜,一句“支付10元”轻松完成购物;对手机说出健康疑惑,AI健康管家AQ即刻给出专业判断……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竞相展示AI前沿成果。 记者探营发现,蚂蚁集团展区集中展现其深入生活的AI应用创新。 其中,全新AI健康应用“AQ”入选本届大会的“SAIL奖”TOP30和“镇馆之宝”两项大奖。

时空算力背包助力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
在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联合发布了一款集成时空感知与端侧算力的机器人行动中枢——“时空算力背包”。

抓豆腐、叠衣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机器人走向日常
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WAIC)在上海盛大启幕。 大模型、AI终端产品、智能机器人等前沿展品集中亮相。 本次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 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

上海多所高校发布AI大模型成果,涉科技伦理审查、罕见病诊断等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 全球首个专为科技伦理审查打造的AI智能体系统、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大会期间,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高校智慧不断涌现。

机器人技能哪家强?它们在这里敲鼓、做饭、写书法…...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展览展示的重要组成——“WAIC里·技能大舞台”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中央大厅亮相,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每每机器人表演时段,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WAIC里·技能大舞台”开幕以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创新算法筛选出54种高性能光伏材料
记者27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种晓宇、何京津、冯晶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材料”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连续迁移”机器学习框架,成功解决了小数据集下材料多性能预测的技术瓶颈,为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效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性能预测中常受限于数据稀缺问题,尤其当目标性能样本量不足时,模型精度难以保证。

广州地铁试点应用“五羊”智能机器人
记者7月27日获悉,广州地铁近日在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地铁广州白云站启动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试点应用,集中投放涵盖客运服务、行李载运、巡视服务、清扫清洁、高空巡飞五大功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羊小迎”“羊小运”“羊小巡”“羊小洁”“羊小飞”,成为车站里最吸睛的“科技明星”。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5次飞行。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它配备“电子皮肤”,能拿薯片等易碎品
机器人也能有“触觉”,干精细活。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 由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首次公开亮相。 这只“触觉夹爪”可以拿起豆腐、薯片、果冻等易碎品,根据其纹理、软硬和摩擦特性,精准做到轻起慢落。 此外,它还会舀汤圆——控制着勺子,在液体中实时追踪,舀起一颗漂浮的汤圆后,再放入另一个碗中。

锂离子电池高效环保回收新法问世
在可持续能源技术领域,科学家又迈出关键一步。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高效环保、可规模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新工艺,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储能材料》杂志。 传统回收方法对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贫镍正极混合材料的处理效率较低,且依赖高能耗工艺,产出的材料价值有限。 最新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其不仅能回收92%以上的镍、钴、锰等关键金属,还能将其转化为高性能正极粉末。